2025年6月27日晚,第30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尘埃落定。宋佳凭借《山花烂漫时》中张桂梅一角,斩获最佳女主角。这不仅是她时隔十三年再登视后宝座,更是一记响亮的耳光,直接扇向当下影视圈“大女主”形象的虚假繁荣。
长期以来,国产剧中的“大女主”形象已沦为一种可悲的同质化与悬浮化符号。她们手握“金手指”,一路开挂,仿佛自带GM权限,任何危机都能迎刃而解;或者沉溺于多角恋情,在男性的簇拥中实现人生逆袭。这些“玛丽苏”式的角色,彻底脱离现实土壤,不仅未能展现女性的真实力量,反而导致观众审美疲劳,引发了铺天盖地的批判。
宋佳所塑造的张桂梅,为“大女主”概念注入了久违的真实与厚重。张桂梅的伟大,根植于她所面对的现实困境与挑战。她身患重病,却心系山区女童的教育,凭借纯粹无私的初心,在绝境中开辟出一条希望之路。宋佳在专访中一针见血地指出:“大女主是一种力量和精神,而非脱离真实的形象,有困境,才有力量。”
这种对角色深层力量的挖掘,精准捕捉了张桂梅的坚韧与那份不经意间的可爱,使角色血肉丰满,直抵人心。她以真实的力量,彻底击碎了“玛丽苏”和“开挂人生”的虚浮泡沫。观众早已厌倦了空中楼阁般的完美人设,他们渴望看到女性如何在现实的泥沼中挣扎、成长,并最终坚韧不拔地站立起来。
近年来的女性题材剧,充斥着“苦难消费”和“职业线降维”的恶疾。例如,《难哄》将记者“魔改”成洗碗工,强行制造“卑微女主”的励志假象;《掌心》则让女主被动等待男性拯救,彻底消解了女性的能动性。更甚者,如《玫瑰的故事》中黄亦玫的“试错型成长”被批为“强行转折、逻辑崩坏”,《国色芳华》则被指“华丽皮囊下的空洞灵魂”,剧情缝合、人物扁平。而《白月梵星》更是因剧情老套、逻辑漏洞和角色崩坏,被观众斥为“玛丽苏灾难”。这些作品将女性困境简化为博取同情的工具,忽视女性内在力量的真正来源,最终导致观众审美疲劳,口碑崩塌。
宋佳的成功,是对这种创作误区的有力纠正。她展现了女性力量的真正来源:面对困境时的坚韧不拔、克服障碍的智慧,以及对理想的无私奉献。这才是观众真正期待的“大女主”,而非那些空洞无物的完美人设。影视行业必须以张桂梅为榜样,彻底重塑角色塑造理念。
在剧本开发阶段,编剧应深入挖掘现实生活中的女性原型,避免同质化套路,注重展现女性在职业、家庭、社会等多重身份下的真实挣扎与成长。选角时,应考量演员与角色的精神契合度,而非仅仅凭流量和外貌。在拍摄和宣传中,要突出女性的内在力量和精神魅力,而非仅仅关注外在光环或情感纠葛。
告别“玛丽苏”的滤镜,正视现实的锋芒,才能塑造出真正有血有肉、具有社会价值的“大女主”形象。让荧幕上的女性光芒,真正绽放于现实的土壤,而非虚假的幻境。这不仅是影视行业的自我救赎,更是对时代精神的深刻回应。
创通网配资-股票十大配资平台-股票配资资讯-正规股票配资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